請點擊畫像上的景點

上醍醐

醍醐寺境內首座寺院位於上醍醐,由聖寶於9世紀時興建。進入笠取山山腳的寺院境內,沿著杉林步道登上山頂,即可抵達上醍醐。上醍醐入口有一股湧泉,傳說是靈水之源,聖寶因而選擇此處作為創寺之地。靈水別名「醍醐水」,至今仍可供人飲用。

回顧平安時代(794-1185)開山之時所造的建築,除了如今被指定為「國寶」的藥師堂之外,還有許多「重要文化財」。雖日後有不少建築遭焚毀或移遷他處,但從山頂的全景俯覽圖、當初的寺院布局,以及傳說中的靈泉中,無不傳遞出原始遺跡的深沉底蘊,可謂無與倫比。

醍醐寺內奉祀著另一尊廣為人知的菩薩——如意輪觀音,位於如意輪堂內。如今的如意輪堂,與供奉理源大師坐像的開山堂一起,均是由豐臣秀吉於1606年重建而成。

1940年,五大堂重建完成,成為年代最新的佛堂之一。聖寶理源大師最初供奉的五大明王即是佛堂的象徵。原本安置於藥師堂及五大堂的雕像,目前可在靈寶館參拜。

可供參觀的「奧之院」是位於上醍醐最深處的聖地,該地緊鄰苦行僧修煉的洞窟,而右側則是山崖,穿過開山堂右方的三座鳥居即可抵達。修驗道的修行者為了開悟而在此修身,正視內心的煩惱雜念。例如在一種名為「窺視(日文:覗き)」的苦行中,修行者會在同伴的協助下,將自己懸吊於險峻斷崖,以磨鍊身心。

 

 

 

醍醐水

 

 

清瀧宮拜殿 室町時代(國寶)

 

清瀧宮拜殿是室町時代的建築物,它靈活運用了寢殿建築的手法,具有端莊典雅的風格。它是被建造在山腰之上的正面朝向山崖的懸掛式結構建築物。

清瀧宮拜殿

清瀧宮拜殿

清瀧宮本殿

清瀧宮本殿

准胝堂 西國第十一處巡禮寺

據說准胝堂始建於貞觀十八年,現存的建築物是在昭和四十三年重新修建的。雖然主佛准胝觀音是秘藏佛像,但是每年5月18號都會舉行開龕佛事,開龕期間只有從17號到19號這三天。

藥師堂 平安時代(國寶)

藥師堂位於上醍醐伽藍的中央位置,經受了850年以上的風吹雨打頂立至今。它是強調整體水平感的平穩建築物,充分表現了平安後期風格。可惜的是被建造在狹窄的土地上,缺少可以對全景一覽無餘的地方。

五大堂

 

現在的五大堂雖然是在昭和被燒毀後新建的,但是看到它聳立在山上的雄姿,也不難感受到當年被賦與“鎮護國家”使命的山上密教寺院的氣氛。

五大堂壁畫

五大堂 壁畫

不動明王

不動明王

如意輪堂 桃山時代(重點保護文物)

桃山時代建造的舞台式結構的建築物

開山堂 桃山時代(重點保護文物)

開山堂是用來供奉醍醐寺的創始者——聖寶理源大師的。最初稱為御影堂,於延喜十一年(911年)由理源大師的弟子醍醐寺第一代住持觀賢建立,之後被燒毀。鎌倉時代再建的建築物也被荒廢了。現存的開山堂是慶長十一年(1606年)由豐臣秀賴重新建造的。

建築物把雄大的桃山時代的特徵充分地表現了出來,是山上最大的殿堂。

在開山堂的祭壇上,中央供奉著創始者聖寶理源大師像,左邊是弘法大師像,右邊是醍醐寺第一代住持觀賢僧正像。

理源大師像(木製) 鎌倉時期(重點保護文物)

開山堂始建初期,供奉著由醍醐寺第一代住持觀賢自製的聖寶像。但是因為開山堂的火災而隨之燒毀。現存的聖寶像是鎌倉時期開山堂再建時新建造的。

它是由木塊鑲嵌製作而成的彩色木雕像。

理源大師

理源大師

開山堂

開山堂